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,包揽榆林文科前5名——今年这份“教育答卷”是近年来神木教育发展的写照和总结。
教育是目前整个陕北最亟待补足的短板之一。这篇文章中,「上郡」采访了十余位神木教育系统人士,详细阐述了“神木的成绩单背后,做对了什么”。
◎  作者  l  宇文恺    编辑 l  拓跋睿
✎ 两份文件
7月7日举行的神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,神木市长段智博称:“过去3年,神木市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事业……2022年神木中学包揽榆林市文史类前5名,呼琛鏸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。”
更完备的信息是:今年高考,神木中学一本总上线率达78.24%、文科一本上线率79.81%,榆林文科前10名神木中学占了7人,神木上次有人考入清华大学远在2012年。
不光是神木,整个陕北上次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是什么时候?似乎很久了。
今年神木“高考答卷”引人夺目,背后当然不仅仅是一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——极个别学生被顶级名校录取与自身禀赋有很大关系,但神木文理科生在榆林前10名占的比例、整体升学率背后,并非偶发。
这不得不令我们探索:这些年,神木教育做对了什么?

今天我们衡量一座城市教育质量、成果之好坏,好像很容易和城市经济实力建立起因果联系,但我们看:衡水市在河北13个市排第10 ,汉中经济远在榆林、咸阳、宝鸡和渭南之后,但衡水中学、汉中龙岗学校都一骑绝尘:
衡水中学毋庸多言,早已经是“现象级”的存在,2021年考入衡水中学清华北大145人,衡水二中110人。
我们调研中,衡水相关负责人称:“进入清北只是一方面,2021年,衡水中学奥赛中共斩获五大学科竞赛国际金牌1枚,国家金牌25枚、银牌20枚、铜牌5枚,总金牌数全国第一。”
汉中龙岗学校近年有挤进西安五大名校之势,在多项成绩丝毫不亚于老牌名校西交大附中。
城市经济实力与教育成果似乎并没有正相关,但当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、一定体量后,老百姓对教育诉求和期望就变得非常高。
2021年,神木以1848.18亿GDP进入全国县域经济体前10。而且早在十几年前,神木就以12年免费教育在全国博得美名——神木人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,可窥一斑。
我们调研中,非常多神木教育工作者都认为,神木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是2019年的教育工作大会上,神木出台的两个文件——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和《加快神木中学名校建设的意见》。
这两份文件,神木给予教育上诸多实质性的支持——给人、给钱、给政策——极大影响了接下来神木的教育。

神木中学校长黄瑾不久之前刚调任神木市教体局,他告诉我:“这两个文件实施到今年恰好3年了,今年神木中学的成绩单证明神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,结出了理想的果实。”
他认为,重磅文件出台,背后是神木主政领导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深刻、行动上极为重视。神木市委市政府把教育的方向把对了,目标定得好,加上神木资源好,教育出成果在情理之中。
✎ 给资金
我们研究发现,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给神木各个阶段、领域的教育鼎力支持,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资金的支持。
财政是神木发展的后盾。仅以神木中学——这所神木最重要的高中来讲,神木“全力支持神木中学创办全省知名高中,在经费、师资等方面予以保障”,我们看其中重要内容:
▶ 引进省内外名校长,年薪按照高中80万元、初中70万元的标准确定;
▶ 引进省级名师、学科带头人、教学能手等教育人才,年薪分别按照50万元、40万元、30万元的标准确定;
▶ 引进地市级名师、学科带头人、教学能手等教育人才,年薪分别按照40万元、30万元、20万元的标准确定;
▶ 引进的名校长、省市级教育人才均免费提供80-120平米城区住房,任教满10年后无条件赠与。
▶ 校园招聘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,年薪不低于15万元,并提供安置性住房,工作超过15年无条件赠与。
▶ 值得注意的是,神木认为县域体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视野和格局,每年安排2000万元教师专项培训经费;每年安排500万元研学旅行专项经费,创新研学旅行方式,提升研学水平。
……
《加快神木中学名校建设的意见》健全学校发展保障机制中:
▶ 每年400万学校运行管理费用,每年1100万教师量化考核资金,每年400-600万高质量奖励基金,400万教师培训及校际合作经费。
黄瑾回忆说:“给予教师的这1100万以及400-600万的作用特别大,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,是对教师付出的肯定,是教师劳动价值的充分体现。教师受到了尊重,这种职业的幸福感和责任感,驱使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。”

神木的社会力量,尤其是企业家在教育方面贡献的力量,是神木教育发展的另一块基石。10多年前,神木的“三大慈善公益金”为文化教育提供的后续财力保障,我们就不多说了,这些年神木企业家也很热衷支持教育。
7月7日神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,神木市长段智博和訾荣一同为“神木市訾荣教育奖励专项基金”揭牌——訾荣是神木本土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。
这个专项基金用于奖励神木取得突出贡献的老师,和高中品学兼优且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。
神木一位教育工作者给我分析,该基金一年利息40多万左右,但在资助学生方面,不受资助数目限制。比如,高考榆林前10名中的神木学生,第1名资助10万,其他考入多少奖多少,如果考了榆林第1名,班主任也会奖励10万……今年这个基金就拿了80多万。
神木想通过5年时间“建设一批高水平、有特色的品牌学校,使神木基础教育走在全省前列,职业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”。
神木主政者思维很清晰,资金的支持是重要的保障,神木县政府官方资料显示:2021年,神木市共投入教育经费23.7亿元,新建学校5所,改扩建学校8所,新增学位5200多个。
✎ 给师资
除了给钱,再就是给予神木学校办事自主权,可以引进名师。
《加快神木中学名校建设的意见》提及,要赋予学校高度办学自主权:神木中学可以自主引进国内外优秀管理人才和名优教师,自主招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。
以神木中学为例,上述两文件出台的3年来引进7位名师,这些名师来自陕西渭南、杨凌、榆林,以及甘肃等地。
神木中学负责人说:“政府给予神木中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,使神木中学年薪30万引进了7位省级名师,这个薪酬比他们原来所在的学校多得多。这些名师能发挥引领作用,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。”
神木希望神中等学校建名优教师团队,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和引进名师的带动作用,形成这个“名师+”,提升整体教师水平。
此外就是重金招聘校长。
前一段时间,神木80万(基础年薪+绩效奖金,税后年薪80万)招聘高中校长,引起极大关注。我们都知道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性,但近年来,陕北好校长很短缺。“上郡”此前也专门撰写过相关文章。
《80万招校长,为什么榆林这么缺好校长?》
神木方面认为,目前神木教育格局比较小,要放大格局,就需要在全国找好校长,改变当下办学思维。
就在7月7日神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,杨成林向焦献平颁发聘书,聘请他为神木中学校长,公开资料显示,焦献平曾为山西忻州市教育局正处级督学。

一名神木教育系统负责人说:“名校长在神木干得咋样,还不知道,但他在别的地方能搞好,在神木也赖不到哪。最重要的是,神木有这个魄力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改变,这是对的。这些事情神木不做,谁做?”
其实不止这样,光去年,神木就公开选拔聘任了7名校长、4名园长,交流轮岗了18名校园长,解聘了8名校园长。
即便这样,神木教育师资的压力一直在增加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神木当下的经济决定了它外来人口比例极高,就学学生增加,教育压力逐年增加。资料显示,神木去年12.5万学生中,28%左右都是非神木本地的学生,而且这个人数还在增加。
学生人数的增加,倒逼神木教师数量增加与教学质量的提升。
尽管这几年积极引进好教师,但神木毕竟是个县级市——整个中国小城市或县城都面临教师“外面引不进来,引进来也留不住”的困局。
神木市教体局原局长苏永华(目前已履职神木市人社局长)对「上郡」称:“神木一直重金引才,引才要求也很高,神木给得起这个钱;但区位短板、气候环境、文化差异等原因,加上很多好老师还有妻子老人孩子都在家乡,所以很难留住他们。”
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,神木想得很长远,就是鼓励神木本地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。“报考时就给一些政策支持和奖励。这些孩子毕业后返回来神木的话,给安家费,奖励等,让神木本地孩子成长为本地老师,这样就能长远留下来。”
✎ 给政策
与20年前相比,陕西各区域教育不均衡在加剧,原因众多,比如省城西安强势的五大名校的“虹吸效应”,陕北人群在西安购房增多等。
我们找主观原因——与周边教育强势的城市相比,我们教育行动缓慢,政策改革不灵活。有陕北的教师给「上郡」分析称:“从教师职称评审改革、教师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教育人才引进这些方面,我们行动太迟缓。”
教育是要有超前思维的,在经济崛起前10年、20年就要发展起和未来城市匹配的教育。
一位跳槽到鄂尔多斯一中的原陕北的教师给我说:“很多年前,鄂尔多斯就开始全国挖好教师,我们没抓住这个机会,那时没那个胆量,也没那种格局和远见。”
3年前的《加快神木中学名校建设的意见》核心目标是要把神木中学打造成一所“全省知名品牌示范学校”。其中还提及,建立国内外联盟办学机制:支持神木中学与国内外知名高中自主联盟办学。

神木在教育上还推动人事制度改革,首先就是去行政化。
一位教体局负责人说:“对于校长来说,给一个正科或副科,没多大意义。因为不论从工资还是专业技术水平,他走的都是职称。所以几年前开始,神木取消了校长行政级别,正在探索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。”
此外,我们调研还发现,神木好学生比榆林其他地方流失到西安等地的更多,“神木家长更有钱,早就在西安有房,要去西安读书,留他们下来太难。”
“特别是优质生源。几乎每年高考、中考前10名学生,最多两三个能留下来。” 苏永华说,“今年神木取得这样的好成绩,当年留住生源是决定性因素。当年招生给政策,神中提前录取了全县50个最好的学生,前50名当时就没有流失。”
从长远考虑,神木正通过一些积极改变让本土家长和学生意识到:神木的学校越来越好,他们留下来上学未必就比走出去差。
黄瑾说:“神木到西安读书的学生,去年有四、五个返回来,因为留在西安,未必能考过留在神木的。”
好学生留下来的越来越多,教育成绩就上去了,教育成绩好,带来的良性循环使更多的好学生留了下来。我们计算过这个周期,大概得10-15年,好在神木几年前就启动了。
神木还有一项教育改革的探索颇为值得关注,就是成立教建办。
2022年1月28日,神木成立神木市委教育建设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,简称教建办。
因为近几年神木学校基建非常多,分散了校长们很大一部分精力。于是神木成立教建办,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剥离出来,给校长腾出足够的时间抓教学业务,让校长的业务更纯粹。
✎ 神木的思考
这段时间调研中,我们发现神木对教育的重要性看得清晰、长远,而且深刻。
在一份榆林市委常委、神木市委书记杨成林的公开讲话中,他阐述了区域崛起与教育的关系——硅谷IT崛起的基石斯坦福,杭州互联网经济腾飞背后的浙大和杭电,合肥新经济之于中科大。他认为神木虽然全国经济百强县第9位,但教育发展的质量与经济发展的体量不相匹配,“甚至随时有可能被毗邻县区超越”。
经济和能源大市神木,与能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密切相关,能源化工领域的每一项科技突破,都决定着神木能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尤其是是“双碳”“双控”之下的新一轮竞争中,神木要“靠教育为转型升级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,助推神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”。
此外,杨成林在上述讲话中还提及,“神木市内企业众多,大量职工来神木就业,只有解决好职工子女上学问题,才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神木工作,也能安心在神木工作。”

其实对神木来讲,教育发展不充足还有一个更广泛的问题,上面我们也提及,就是对于神木每一户家庭的影响。
“对家庭而言,教育承载着一个孩子的未来、一个家庭的希望。我市每个家庭抱着‘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’的目的,含辛茹苦将孩子送到西安等地读书,难道他们不知道把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异地会给经济带来巨大压力,会给身体带来更多的疲惫,会给孩子带来父母关爱的缺失,会给家庭带来不稳定的影响?可他们还要这样,为什么?还不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渴望子女能上一个质量更好的学校、进入一个管理更严的班级、遇上一批素质更高的老师、拥有一个发展更好的前途。对在外读书学生而言,常年在外读书和生活,会慢慢淡化对家乡的记忆,失去对家乡感情的寄托和对家乡的归属感。”杨称。
此外值得关注的是,神木要把自己的教育做成品牌,成为这座以煤炭为底子的城市“对外展示新形象的根本途径”。
神木这种急速崛起的城市,难免因有钱而受诟病:那些买整栋楼的传说、满街路虎霸道的描述、西安金店里的“贵族语言”……对财富明目张胆的彰显、肆意张扬,作为一座城市的印象和记忆符号来讲,是负面的。
杨成林在公开讲话中说:“要想改变神木这种形象,就必须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明程度、涵养文化底蕴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,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”
来源:上郡
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登录智慧神木客户端,分享美好心情
40人点赞
阅读全文  

阅读 9464   评论 31

精选留言
写留言
精彩推荐
打开智慧神木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提示信息

Ps:啊哦~只能在客户端里面玩哦~

提示信息